来源: 作者:刘士庵
新人到职后,要做好接待和引导工作,让其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消除新人不适症。在入职一周内要对其有个回访,看他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这对形成良好的劳动关系十分重要。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做好了,才为下面的风险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育才的风险管理】 作为一个企业要明白,培训既是投资,又是福利,不培训不行,不培训企业就没有发展后劲,员工也就没有职业发展。但对于特定企业而言,有培训也未必就有直接的投资回报,这是一个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你希望员工在培训完后多在企业服务几年,你可以在培训之前与员工签订培训协议,把丑话说在前面, 以避免事后的争议.。作为企业,要有一种象打靶一样“有意瞄准、无意击中”的心态,追求投资回报是当然之理,但没有直接回报也不要过分失望。因为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总体而言,“整体回报”肯定会大于培训的投资。有了这样的心态,相信会有一个良好的劳资关系。此外,育人之道,与说其在于培训,不如说在于培育一种良好的文化和环境。 【用才的风险管理】 用人之道,是在用人之长而非用人之短。既然要用,就要人尽其才,做到人才效用最大化。人才放在不当的地方就是垃圾,人才如果长期无用武之地就可能变成庸才,甚至是祸害。要为人才充分发挥才干创造适当的环境和空间。 用人不疑,疑人要用。从战略上要相信人,从战术上要怀疑人。人是好坏没有绝对的分别,分别只在用人的机制。好的机制使鬼变成人,坏的机制使人变成鬼。从根本上要相信人,相信人有好的品质和能力,对于人性的弱点要从制度上牵制之,从感情上感化之。 用人用其力,更要用其心。要尊重其智慧和积极性而不是轻视和打击。在平时要多从感情上关心之,重视其思想动态,用真诚抚慰之。思想是行为之先导,一切行为都会有思想的表现,掌握其思想波动并善加利用,则一切风波都可能消逝于无形。 既要利用人,更要回报人。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要对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这种实际的回报远比任何一种美丽的语言都要动人。但仅有薪酬还是远远不够的,对员工的整体回报不仅包括薪酬福利,还包括平等与尊重、广阔的发展空间、重要的工作和责任,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人文环境......等等 【留才的风险管理】 留人之道,贵在留人以先,即在人才提出去意之前留之,多与员工沟通,让其提不出离职的“借口”;对于提出离职而又可用的员工,要尽量真诚挽留,同时要封锁消息,以免绝其回路。对于不再适合公司之人,则不必强留,不要为留住一个将去之人而伤害在职之人;对于决意离去之人,同样要以尊重之意对之,不要人走茶凉,离职员工将来是成为朋友、敌人、还是客户,可能就在你一念之间;而且,你对离职员工的态度将同样影响在职员工;态度要尊重诚恳,但交接手续和离职程序要清清楚楚、一丝不苟,绝对不能马虎;要对在职员工有所安抚,消除在职员工的不安情绪;最后还要反思公司的用人策略,有无不当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裁人的风险管理】 裁人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一环,裁掉冗员不仅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使企业轻装上阵,而且对低效员工的裁减,本身也是对高效员工的肯定和激励。 然而,裁人的时候要做到:(1)裁员要有“据”:一是有法律依据;二是要绩效依据;三是有表现依据;(2)裁员要有“理”:要按程序进行,履行必要的通知义务;该给的补偿要给,该转移的资料(如档案和保险关系等)要转移;(3)裁员要有“礼”:要对被裁员有必要的尊重和礼貌;(4)裁员要有“利”:要保证裁员是出于提高绩效的必要手段,而不要滥用裁员的权利。如果是其它的原因造成绩效下降则尽量不要用裁员的手段;要充分利用程序,履行严格的交接手续,确保公司机密和资源不流失。(5)裁员要有“情”:裁员不是对员工的打击报复,而是为了提高绩效,保证大多数员工的整体利益,所以要出自公心,裁员无情、操作有情。要提取员工的意见,要帮助员工调节心理负担,帮助员工分析以后的改进方法,还可以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设计和培训员工求职的方法和技巧等等。裁员之后要对留下来的员工有所交待,说明他们留下来的价值,消除裁员造成的恐慌状态。 裁员时做到了以上几点,你便会处于不败之地。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度是一个公司的法律,是对权利、责任、利益和资源的分配,是约束公司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只有建立起科学、完善、实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使公司管理免受人性弱点的损害,才能使公司不依赖于特定个人而发展,整个公司才能保持一种高效有序的状态。当一个组织全体成员都真正按照统一的规则行事的时候,争议和风险便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因此,建立一套好的制度对劳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符合以下原则:要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关系,这是一套制度得以有效运行的根本条件;建立前后要充分沟通,广泛宣传;领导要带头执行,要有检查和奖惩机制。 真正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会大大减少劳动风险,最大可能的消灭劳动纠纷,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应有价值。当然,任何一种管理都是有偏差的,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只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从劳动风险管理角度而言,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既要防范风险又要超越风险管理看风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无限接近管理的最佳状态。
·上一篇文章:HR观点:员工满意度是否需要调查?
·下一篇文章:如何对待有缺点的能人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om/html/zy/224540215.htm
相关内容
周玮 |
余建祥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本站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