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作者:董建国

  新华网福州5月7日电(记者 董建国)油画创作车间里,200多名画师共聚一个大画室,挥毫泼墨,对着画布忙碌着;油画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年出口量占全国油画出口的30%,年产值15亿多元……

  创办于1998年的莆田集友集团,历经十几年商海搏击,努力实现文化艺术与市场需要的紧密对接,把小油画发展成大产业,探索出一条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清一色的欧式建筑,花园式艺术园区,卢浮宫式油画展厅……当记者日前走进位于莆田市的集友集团,仿佛置身艺术殿堂。楼内油画工作室、陈列室装饰别致,或高雅不俗,或富丽堂皇,有隽永秀美的静物油画、大气磅礴的山水油画、形神兼备的人物油画,还有一组组欧美风格油画,令人陶醉。

  “我们的油画年出口量占全国油画出口的30%,以油画为主打产品,去年集团年产值15亿多元。”集友集团董事长刘国泰介绍说。

  那么,集友集团是如何实现艺术与产业对接双赢之路的?

  早在1983年,以办油画社起家的刘国泰就创办了集友画城有限公司,开始专业从事油画制作。几年后,在他的引领下,莆田形成了以集友画城为中心的油画制作市场,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

  “1993年至1995年,莆田的油画业达到了鼎盛时期。但鼎盛之后带来的是市场的饱和。我这时候便考虑如何转型。”

  1997年刘国泰创办了集友艺术框业有限公司,后来又成立了集友集团,从制作单一的油画产品向多样性的实用工艺品转型。

  在他看来,艺术是相通的,油画制作的艺术理念同样可以表现在其他工艺品上,于是高档艺术画框、铜艺、铁艺、欧式古典家具等不断成为集友开创的新产品。

  这一次转型,突破了国内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单品种局限性。通过多年积累的艺术经验和出国进行市场考察,集友集团摸清了各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根据他们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惯、消费水平对产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集友集团的油画产品逐渐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遍及美国、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积极开拓市场的同时,集友集团一直注意油画等工艺品的创新。

  “创新是工艺品的灵魂。我们的产品突出自己的独特设计,还从产品的实用、构图、造型、色彩、基调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集友的产品总是能很好地体现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刘国泰说。

  如今,集友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产业化、多元化、集团化的大型现代企业,旗下辖有莆田市集友艺术框业有限公司、莆田帝皇艺术家具总都有限公司等九家子公司。2010年,公司又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文化产业发展,关键靠创意引领。文化只有与市场结合,才能更具生命力。”刘国泰说,“以前莆田由于分散经营,油画价格信息无法共享,制约了产业发展。我们要做的是打破封闭守旧的创作格局,实现开放、创新、整合。”

  以集友集团为龙头,莆田的油画行业从业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光集友旗下的画师就超过3000人,莆田整个从事油画职业的画师超过2万名。集友集团行政副总经理钟志忠介绍说,在集友集团的带领下,莆田人成功拿下了欧美市场超过60%的油画份额,最终成就出油画年销售20亿元产值的轻工产业奇迹。


·上一篇文章:中国动画:欲成强国“路阻且长”
·下一篇文章: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珍品展在上海举行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om/html/arts/12591047479KC87IK4KKFI96EDCH4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