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佚名


余秋室所绘的柳如是画像

清代程庭鹭摹绘的柳如是画像

    这其实是一个无关拍卖的话题。在2008年苏富比春拍的展品上,出现了一幅“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河东君,就是明清易代之际的奇女子柳如是。她的这幅画像曾经被影印在陈寅恪先生遗作《柳如是别传》中,只是其真迹辗转流传,踪影难觅,陈寅恪本人也未能得见。如今画像重现世间,让人有惊艳之感。

    这本收录了柳如是画像的册页共十九开,不仅收录了乾隆年间翰林余秋室(余集,号秋室)的这幅画、余用隶书抄录的顾苓《河东君传》全文、吴榖人的题词,还有清代程庭鹭摹绘的两幅柳如是画像、柳如是《我闻室賸稿》的抄本、柳如是所藏六朝镜的影印件及多人题跋,是一部有关柳如是的难得的史料。

    知名文化出版人陆灏收集了很多有关柳如是的资料,他对早报记者说,余秋室在这幅画像后有跋语,“真迹余于壬午冬日客金阊见于一友人家,今忽又廿年矣。小窗无事,仍以隶法录出并为模其遗照于卷首,以为燕尘清话之一助云”,这段文字说明他曾经见过顾苓的《河东君传》和柳如是像。一直有传闻说热衷于画仕女图、有“余美人”之称的余秋室当年未能得中状元,是因为他绘了柳如是,现在推算下来,余秋室的这幅画当作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如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说的,“余美人”之未能中状元,此小像实不任其咎也。

    这张尺幅不大的画像,拍卖估价不高,仅数万港元。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它显然不是最重要的拍品,所以在苏富比发布的文字信息中对它几乎没有提及。但它的重新出现,让人颇为感慨———那是一种对历史的断想,和对我们在时间中已经失去了的某些特质的追思。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受到触动,这是柳如是名字的由来。这个聪慧的女子沦落风尘,才华横溢、魄力奇伟,被推为“秦淮八艳”之首,而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更是“亦有瞠目结舌”之感。柳如是自由地挥洒自己的生命气场,她为人放达,追求一种独立的精神。她的画像和有关她本人的种种故事,其实已经超越史料成为传奇,寄托着今天的人们无法兑现的情怀。(马俊)

    相关知识:柳如是

    柳如是(1618-1664 年)

    本姓杨,名影怜,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浙江嘉兴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劝钱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钱面有难色,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钱谦益降清后,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缳自尽。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明清时代中国旅日书画家作品展在港举行
·下一篇文章:中外学者纪念儒学大师朱熹诞辰880周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om/html/arts/083198485564C369EI7570E4KIIDH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