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盛夏即仲夏,是夏季中最热的时候。唐代诗人樊旬《仲夏》描写道:“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古代的盛夏是何种景色呢?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我们从古画中可窥一斑。

夏天的景色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晚唐名将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了夏日情景。夏天万物勃发,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仇英的《凉亭消夏图》描绘了青峰叠翠,生机盎然的山水景色。董邦达的《夏山欲雨图卷》描绘了风雨来临前,烟云缭绕,树鸣鹜飞,船收渔归的情景。

北宋画家赵令穰于元符三年(1100年)创作的长卷绢本设色画《湖庄清夏图》。该图描绘的是江湖平远小景,开卷是湖庄临岸,堤坡树木挺拔,垂柳拂溪,野草萋萋,河塘中荷叶田田,鸭群嬉戏,远处烟水迷蒙。一座小桥连接田间阡陌通往深处,这里绿树成荫,环抱着几间房舍,屋后一片林木,在烟雾笼罩下,横向舒展,时隐时显,有曲径通幽之感,充满幻梦般的诗意。卷末近景描绘三株形态各异的大树,与卷首树木相呼应。《湖庄清夏图》表现的是盛夏骤雨初歇时湖上寂静清凉的意趣。画风工丽,笔墨柔润,烟树迷离,幽美恬静,如梦如诗,景色宜人。

元 王蒙 夏山高隐图轴

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夏山高隐图》则是另外一种景致。画的上部崇山峻岭,层峦叠嶂,瀑布孤悬,万木峥嵘。山的中部林木青翠,枝繁叶茂,梵宇僧楼掩映期间,若隐若现。山下溪水潺潺,森林茂密,茅舍草屋,左右错落,一座木桥横卧山涧之上连接两处房舍。右侧房子草檐瓦顶,室内一隐士高人手持羽扇踞坐榻上,一童子捧盘侍奉左右,室外一童子正在训鹤;左侧为一农家草房,门悬竹帘,屋内陈设两个条凳,一妇人坐于屋中似在做针线,屋外一男子端盆去溪中取水,庭院石凳前一犬静卧,生活气息浓郁。《夏山高隐图》技巧水墨清华,笔法自如,笔墨湿润,采用兼工带写的笔法,刻划精细,墨气淳厚;构图虽繁密,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实中求虚、疏密对比之法,安排得有条不紊,可谓王蒙山水画之精品。全幅气势恢宏,一派静谧清幽的意境,真是一处可居可游的佳景。右上自题:“夏山高隐,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黄鹤山人王蒙为彦明征士画于吴门之寓舍”。至正二十五年为1365年,王蒙时年57岁。此时正是其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画有大量以隐居为题材的作品。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

夏天的花花果果

宋 鲁宗贵 夏卉骈芳图

夏天温度高,水分足,各种花草树木生长旺盛,生机勃勃,田野里的牵牛花、凌霄花、百合花等竞相怒放,争奇斗艳。南宋画家鲁宗贵的《夏卉骈芳图》就集中描绘了几种花卉。此图画了三种夏天常见的花卉:粉红鲜艳的蜀葵,洁白无瑕的栀子和嫩黄清雅的萱花。在夏日的暖风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或拔蕊绽放,或含苞欲放,芬芳馥郁,花香袭人,沁人心脾。花叶千姿百态,花色绚丽多彩,前后穿插,顾盼掩映,优美和谐地融洽在一个清芬芳馨的情调里,为炎炎夏日增添了烂漫色彩,也为人们送来幽香清爽,涤尘洗暑,悦目清心。清乾隆帝专为此图御题五言诗一首:“夏卉弗注名,而却含至理。白白与红红,黄忘忧以喜。分明诠五千,无名名之始”。

夏天最常见的还是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酷暑中绽放自己的美丽,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轴》描绘了“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荷花品格。此图纵183厘米,横98.3厘米。画中的四支荷花亭亭玉立,花朵清丽,或含苞待放,或花蕾初绽,或含露朝阳,或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地展示了荷花开放的不同形态,风姿绰约;荷叶也是形态各异,有的似碧玉托盘,有的大如雨伞,有的浮在水面,晶莹的露珠在上面滚动,多姿多彩;湖石雄奇,浑穆古朴、凝重深沉;一对鸳鸯四目相对,嬉戏荷间,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埋伏于石后的荷叶上,好像发现了附近的蚊虫,欲伺机捕食,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两只彩蝶飞来,一只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只落于花上。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陈洪绶爱莲,亦爱画荷花,曾为自己起号“老莲”。

清 袁江 写生蔬果图

夏天各种瓜果先后成熟,花样品种丰富,清代画家袁江的《写生蔬果图页》展示了多种果蔬。此图绢本设色,纵32厘米,横22厘米。《写生蔬果图》共两页,一页绘熟裂的西瓜,绿皮红瓤,形神俱备,令人垂涎欲滴。瓜皮绿中泛黄正是熟透的征象。摘瓜人为使瓜保持新鲜,特留有一截瓜藤和几片瓜叶;一页绘紫茄、白茄和青绿的豆荚,藤上小花洁白,绿叶青翠,看上去淡雅清新。这些写生作品以没骨法绘制,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尤其是一些细节勾染到位,可见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腻独到。

大自然中去消暑

在酷暑炎热的季节,没有空调的古人如何纳凉呢?多数百姓还是借助大自然的环境,走进山川河流,听泉间流水,融入绿树翠竹之中,心静自然凉。其纳凉方式不仅环保低碳,而且是情趣盎然,充满着诗情画意。如唐寅的《石林消夏图》、文徵明《纳凉图》等都是借助大自然的环境,平心静气,驱除烦热。宋人的《槐荫消夏图》和《柳荫高士图》都是在树荫下,仰卧在凉榻上,或坐于凉席上,闭目养神,或慵懒地翻看手中书卷,或喝几杯酒,打发夏日的酷热。

宋代宫廷画家苏汉臣的《荷塘消夏图》描绘了在荷塘边纳凉的美女。画中的荷塘碧水涟漪,荷叶田田,芙蓉怒放,红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岸边垂柳依依,枝条拂弄水面,亭台耸立,锦檐绣甍,雕栏玉砌,景色宜人。两位仕女衣着素雅,凭栏观荷,一边乘凉,一边感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花品格。“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一阵阵热风经过荷塘从水面吹来,顿时变得十分凉爽,并且伴着荷香,令人心旷神怡。在酷暑难熬之日,到荷塘边既能纳凉,又能观荷。杨万里在《暑热游荷在池上》一诗中说:“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此诗写得妙趣横生,不仅人怕热,而且荷花也怕热,躲在碧伞似的荷叶下乘凉呢。北宋诗人秦观寻访到一个绝离烦热的避暑佳所,那就是位于画桥南畔绿柳成行的荷塘边,他安上胡床,斜躺在上面,尽情领略纳凉的悠闲自在。船妹子的笛声在水面萦绕起伏,盛开的莲花在风中飘着幽香,沁人心脾。他不由地写下了《纳凉》一诗:“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 佚名 鹡鸰荷叶图

明代画家仇英的《凉亭消夏图》描绘的是在山中的凉亭中消夏的情景。画面上崇山峻岭,青峰叠翠,白云环绕,犹如仙境。凉亭之上,两位身着官服之人凭栏而坐,品茗交谈,似倾听山中的阵阵松涛,又似观看眼前如练碧水,一童子侍立一旁。《凉亭消夏图》以青绿冷色调为主,青山绿水,生机盎然,观之顿觉周身凉爽,心旷神怡。从题识上看,此画作于明朝嘉靖辛卯年(1531年)七月二十六日,右上有好友文徵明题记:“中有仙人宅,幽深不计年。松杉巢白鹤,楼阁涌青莲。野色孤云外,苍苔落照前。几多尘俗梦,到此一悠然。” (文/郑学富)

  (作者为文史学者)




上一篇当代艺术家是如何从民俗民间中吸取营养的?

下一篇拂拂红香 满镜湖——《蒲塘秋艳图》赏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