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古堡新颜

  □资料照片

古堡新颜

  □资料照片

  沿渭河边行走,稍一抬头,你就会看见渭河两边的小山上的大大小小的堡子。它们或呈方形、圆形、椭圆形。

  几百年来,它们矗立于山顶,经历着风侵雨蚀。在民国匪患时,堡子,成为当地老百姓躲避土匪的唯一屏障。如今,国泰民安。但是,那段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古堡,武山县政府高度重视。县领导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提出对其进行保护和挖掘,同时推进宁远古堡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工作。由此,“北有拉梢摩崖佛,南有一线三古堡”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已经规划形成。

  “一线三堡”旅游线路中的三堡,指的是位于武山县城关镇南山上的雷家山西堡子、黄河村黄河堡、刘家湾村黑虎堡。三个古堡呈三足鼎立之势,屹立于南山之巅,在全域旅游之风的吹拂下焕发出勃勃生机。2022年9月11日,我们深入“一线三堡”,探索古堡的前世今生,展望古堡的未来。

  雷家山西堡子

  这是一座拥有180多年历史的古堡,至今基本上保存完好。古堡如同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站立于此,你不得不怀着一种庄重、崇敬的心情去拜谒。

  我们一行人来到古堡门前。堡门大约高两米,宽一米五。堡门呈拱形,用两层砖块进行了加固。进入堡门,沿着一条一米左右的巷道向西缓行。巷道两边,是或新或旧的院墙。据介绍,这座古堡里有毛、史、邓、徐四姓共16户人家。

  大约向前走100米左右,一颗古槐敞开胸怀迎接入堡的客人。树旁,有一座废弃的院落,院墙上有一木牌:史家老宅。同行的史老师自豪的介绍说,这就是他们家的老宅。当年,他们家的先辈们,在雷家山上修建了西堡子。建成之后,若有匪患,附近几个村庄的老百姓都来西堡子来躲避。

  穿过槐树底下青砖铺就的路面,经南墙根的一条小路,登上古堡。站在堡墙上,犹如一下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视野顿觉开阔,周边的山川尽收眼底。古堡东边是蜿蜒而去的南峪沟。古堡北边远眺宁远小城的高楼大厦。脚下,古堡内的一切一目了然。

  站在堡墙上,不禁思绪万千。想当年,为躲避匪患,先辈们历尽千难万险,在山顶修建如此坚固的堡子,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朦胧中,我仿佛看见,先辈们高举方形的石锤,一上一下,击打着湿润的泥土,一堵堵坚实的堡墙,在他们身后延伸。我们更不会忘记,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半夜,几个村子的村民,担惊受怕地躲避在古堡里。堡墙外,土匪的喊叫声与马匹的嘶叫声,打破了寂静的山野......

  国富则民强。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剿匪运动。土匪一词,随着全国土匪的剿灭而永远停留在字典的词条里了。厚重的古堡,历尽血雨腥风的古堡,在新中国的旗帜下揭起曾经屈辱的一页,用自己厚重的胸怀庇护者他的子民,让他们在自己怀抱里安居乐业。

  从空中鸟瞰,雷家山西堡子,如一只巨大的脚印,拓印在雷家山的山梁上。那坚实、有力、厚重的脚印,多么像古堡内勤劳、勇敢的人们。他们坚守在这半山腰,守卫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古堡,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勤勤恳恳地编织着的美好生活。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明天。

  堡子里的几个村民,扛着铁锹刚从地里回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古堡墙上的旗子猎猎作响,那是古堡的欢笑声,声声入耳。

  黄河村黄河堡

  回味着古堡的笑声,我们驱车前往黄河村的黄河堡。

  从航拍的照片来看,黄河堡如平放在山间的一面武山羊皮鼓。新建的通往堡子的“青云梯”绵延而上,是羊皮鼓上飘动的一段丝带。青云梯,由一根根长一米左右的木棒串联于一起铺成。踩着云梯,我们拾级而上。堡门由若干根木柱与木条搭建而成,多了几分古朴之意。进入山门,展现在眼前的是满坡遍地的野草。杂草丛生,荒凉无比,仿佛进入了古战场。据史料记载,黄河堡也有上百年的历史。黄河堡在修建上,特别注意到军事防御方面的细节。堡墙上设有瞭望口,观察堡外的情况。城门的设置,也很有特点。当有土匪侵入时,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堡子里避难。据村里的老人讲述,堡墙上还曾装过土炮来抵御匪患。然而,在风雨的侵蚀下,瞭望口、城门早已不复存在。站在堡墙上,远眺脚下黄河村新修的新农村房舍,一座座整齐排列,白墙青砖,好不漂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刹——张掖大佛寺

下一篇【甘肃史话】她从远古走来——聆听甘肃历史的足音(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