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经济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东盟专线】中国智慧“圈粉”东盟“Z世代”
中新社桂林7月9日电 题:中国智慧“圈粉”东盟“Z世代”
作者 陈秋霞
“一个‘赢’字就包含了‘亡’‘口’‘月’‘贝’‘凡’五个字,代表着赢家必备的五大要素。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能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很有意思,值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籍留学生阮官尚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阮官尚出生于2001年,他的童年是伴随中国电视剧《西游记》度过的。因热爱中国文化,阮官尚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学医,而是选择到中国学习汉语,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翻译官。经过三年学习,阮官尚的汉语已说得十分顺溜,“强将手下无弱兵”“流连忘返”“熟能生巧”等中国俗语和成语他张口就来。
“来中国之后,我发现中国有很多经验值得越南学习借鉴。比如,我认为当前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极其必要的,中国是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其经验值得借鉴。”阮官尚说。
近日,广西民族大学缅甸籍留学生林德伟与来自东盟国家的青年代表一起走进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参观游览享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美誉的灵渠,被其富有魅力的文化历史深深吸引。
“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修建了灵渠,利用陡门、大小天平人字坝等技术,保证航行通畅和自动泄洪。两千多年过去了,灵渠的功能还保存完好,中国人的智慧让人佩服。”林德伟说。
林德伟出生于1999年,五岁就开始学习中文,九岁那年第一次到中国探亲,由此萌生到中国留学的想法。在中国和东盟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她获得奖学金在中国完成大学本科学业,目前正在广西民族大学攻读硕士。林德伟还帮助妹妹申请到中国上大学,并带其母亲来到中国治病。
十余年来,林德伟到过北京、福建、云南、广西,亲眼见到了长城和故宫,认识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也看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身边还有一些人不知道中国发生的变化。我很想让他们亲自来看一看。”林德伟说。
“在中国生活,出门不带钱包,用手机支付就能付款,太方便了。”广西师范大学印尼籍留学生宋拉拉同样被中国智慧“圈粉”,对于中国文化她更是充满热爱。“我很喜欢中国结和剪纸,我常常观看视频、电视剧、电影,在社交平台上学习中国文化,希望能更深入了解中国。”
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是东盟国家学生赴中国留学的热门省份之一。不少东盟青年来到广西求学追梦,演绎多彩人生,并成为中国和东盟交流的使者,在促进中国—东盟民众相知相亲中贡献青春力量。(完)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从端午产业“三变”看消费市场活力
- 倒计时5天!天津夏季达沃斯,我们准备好了!
- 30多家主流媒体齐聚宜都 探访绿色大产业
- 生态持续向好 北京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
- 长江“黄金水道”效益凸显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秘“智慧渔场”科技 打造“蓝色粮仓”
- 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新数据 新看点)
- 四川省广元市推进通道、资源、环境“三个转变”
- 首届上海国际碳博会开幕
- 山东省五莲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乡村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系列蓝皮书发布
- 青海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 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改革浇灌“科技之花”
- 区域发展新亮点|推动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观察之四
- 【文体市场面面观】“两个效益”彰显文化企业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