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原标题:7月金融数据出炉 释放什么信号?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同比少2703亿元。

  7月数据边际回落?为什么?怎么看?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7月金融数据边际回落

  对于7月份金融数据的这一变化,记者也请教了多位专家、学者以及银行人士,总体来看,主要是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是季节性因素,7月份通常是信贷投放的小月。

  过去银行信贷投放有3322的规律,也就是一年四个季度,前两个季度一般投放比较多,后两个季度投放就会比较少,而7月份正好是三季度的开始。另外,6月份各家银行总共投放了3.05万亿元的贷款,6月信贷规模冲量高增长,必然对7月信贷需求有一定的透支效应,这种透支效应会显著加大月度之间的新增贷款规模波动。这种情况在2022年的4月、7月和10月也曾多次出现。

  当然,需求不足也是导致7月信贷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经济恢复态势还不稳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较为疲软。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行,企业和居民等实体部门信贷需求并不强。

  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少专家认为,必须全面看待7月金融数据的波动。信贷的投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能只盯着一个月的贷款增量。短频的单月贷款增减易受上年基数、季节因素、金融机构考核压力、地方政府追求时点金融指标等多重因素的扰动,波动较大。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要拉长时间、跨越周期看,不能仅看个别月份的短期信贷波动。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应当适当淡化对总量的关注,更多重视结构的特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如果观察2023年以来整体变化,能看到总量上,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7月金融数据中不乏亮点。7月末,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2、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0.7%、11.1%,保持在高位,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依旧稳固。记者从多家大型银行也了解到,7月份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政策不仅要‘有力度’也要‘稳得住’。”一位专家强调,货币政策不是越松越好,信贷也不是越多越好,货币政策既要兼顾经济发展也要防住风险。据统计,2023年6月末我国宏观杠杆率超过280%,这个数字已经不低,一味追求增加贷款投放在宏微观层面都会积累风险,不利于市场主体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没有好的项目,而是被金融“推着走”不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健经营。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提出,要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多位专家认为,后续人民银行如何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着力增强新增长动能值得关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7月新增信贷重回低位,信用扩张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亟需加强。为此,7月政治局会议聚焦“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三大目标,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明确释放了支持实体经济信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7月底以来多项稳增长政策出台,但是传导到信贷需求还需要时间。”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过去三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我国货币政策空间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储备较为丰富。”

  此外,活跃资本市场、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等正制定实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提高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也将带动实体经济的回暖。

  从房地产市场看,相关政策正加快调整优化,因城施策,购房政策放松和结构性优化,以及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也有望加速落地生效;近日人民银行明确提出“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等具体举措一旦落地,也将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如果你家在蓄滞洪区,哪些损失可以得到补偿?

下一篇:走!一起探秘国家公园丨为藏羚羊护航




  相关推荐